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当《上古天真论》的古老智慧穿越千年,与实训楼214办公室的琅琅书声相遇,医事科技学院的师生们用十周时光,在《黄帝内经》的字里行间编织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之网。
由辅导员杨玉丹与中医康复专业柳万老师发起的读书会,精选《素问》二十四篇核心章节,以“诵读-释义-思辨”三阶模式,带着曾对经典“敬畏却疏离”的学子打破隔阂。柳老师将“五运六气”与现代生物钟理论对照,让学生湛皓博顿悟:“原来‘天人合一’藏在细胞代谢的周期里!”
阴阳思辨・古今对话
“治未病为何是中医精髓?”“经络学说如何与现代康复碰撞?”读书会不是照本宣科的课堂,而是思想激荡的实验室。
在 “情志致病” 研讨中,诸生自研成辩,分执两端 —— 或援《上古天真论》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 之旨,结合现代心理应激理论以立其说;或持 “大数据流行病学调查” 之法,叩问传统医理于现代科学之验证。
柳老师乃引《黄帝内经・移精变气论》之意,契入 “身心医学” 之新境,提点枢机曰:“中医睿哲之科学妙谛,恰在其思辨之智通贯古今,不泥于形而下之器,而究乎形而上之道。譬如《上古天真论》所言‘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’,此中‘精神内守’之理,正与现代心身医学通过大数据揭示的‘心理负荷 - 炎症因子关联模型’相契。传统医论非困于一时一法之验证,而在以‘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’之整体思维烛照生命之本,此其跨越时空之慧光也。夫‘肾气盛,天癸至’之生长化收藏规律,与现代发育生物学基于大规模队列数据的神经内分泌调控研究,虽名异而理同,皆示人以生命节律之奥秘。”
十载薪火・医心传承
5月20日纪念活动现场,蛋糕的甜香与玉兰花影的回忆交织。从初春到初夏,照片里的专注面庞见证着成长:有人从“望而生畏”到能拆解“子午流注”,有人在“阴阳五行”中读出文化自信。
“十期不是终点,而是经典生命力的起点。”这场每周两小时的学术之约,正以“中西合璧、知行合一”的校训为笔,让《黄帝内经》的智慧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芽。当年轻学子读懂“天人相应”的哲学,千年医道便有了最鲜活的传承。
下一期读书会预告:6月3日晚,共读《素问・三部九侯论》,解锁“传统脉法与现代康复技术”的跨界奥秘,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到场学习探讨!
【供稿:医事科技学院 杨玉丹、吴佩瑶】